攝影文章
       

 

創造優美的形式

 

 

周志剛

台北攝影#572

〈創造優美的形式〉       

撰文◎周志剛

 

 任何一種造形藝術的美的表現,包括了三種要素在內,第一是內容的美,第二是形式的美,第三是表現美的技法。內容的美已經在上一章中詳細的討論,本節未論「中國攝影」藝術的形式美,並舉出實例以說明之。

 我們知道,美學上所說的美的形式,共有三種主要法則,那是對比(contrast)、漸層(gradtion)和比例(proportion),但在一般藝術理論的研究上,所謂藝術的形式原理,除了上述三種之外,尚有完整、加強、變化節奏、安定、調和、對稱、均衡、反復、多樣統一等等,從學理上看,藝術的形式大體可以分為單純與繁複兩類,單純的美就是單一的事物所表現的美;繁複的美則是多樣事物集合起來所表現的美。在上述各種形式中,有些可以看成單純的,有些則是多樣而繁複的。

 中國藝術所表現的形式美,意多表現單純與繁複,如古代的石器、銅器,象形字,國畫的花卉、人物、動物等的描寫,多是比較單純的。如一些彫刻、神話故事、壁畫、山水畫,甚至長達數十尺的長卷,則是比較繁複的。

 中國的繪畫一向對形式的美非常重視,在國畫的六法之中,「經營位置」是學畫者必須精研的。今日學國畫的人,除了要懂得「經營位置」以外,對西洋繪畫的形式美的表現,也要學習。研究攝影的朋友們,更應把中西藝術的表現方法詳為研習,使其融會貫通,以作為創作「中國攝影」的基石。在形式美的表現來說,中西繪畫可以說是在原則上都是相同的。西洋畫的構圖,有所謂九宮法,將畫幅橫直各平分為三,如左圖,把主題放置在四個交叉點為ABCD之上,這是最簡單的構圖方法,在中國畫中,畫家們也都喜歡將主體放在畫幅中間的偏左或偏右,移上或移下,意很少放置在畫面正中或太靠邊線的。不過,在畫幅的外形,中西畫都有些不同,西洋畫多服膺黄金律(以橫直比例1:1.618為最美),中國畫則多用條幅、長卷,比例恆在一比二以上,這是顯明的不同之點。

 對於藝術的形式美,中外的藝術論評家們都發表過很多的理論,現在歸納他們的意見,可以說藝術的形式就是:「藝術家運用熟練的技巧去處理特定的題材,從事適當的安排成加工,變動自然人生原有的樣子,產生一種新的組合,而此新的組合又能給予觀賞者以美的愉快,此即藝術上的形式美。」現在我把攝影藝術的形式美分類敍述如後:

 

完整的形式

 完整就是完滿無缺的意思,這是最重要的,以中國傳統的看法,花常好,月常圓,人長壽就是完整無缺的人生美滿境界,這些所說的常好、常圓、長壽也就是形式上的完整。從這裡,我們還可以看出完整又包括了空間和時間的完整,空間的完整是既無殘缺,又不偏頗;時間的完整是既不傾欹,又不中斷。空間形式的完整,能表現藝術的靜態美;時間的完整,則表現藝術的動態美。在藝術理論上所謂「量感」就是要在空間的靜態美中去發現;而「質感」則要在時間的動態美中去完成。任何一件攝影藝術作品,倘在量感與質感方面都有恰到好處的表現,就可以說它是具備了完整的形式。

 

反復的形式

    反復的形式,是指各個對象之間,有完全相同的面目,分列出主體和客體的關係,如春天庭院中的滿地落花,所有一切花瓣完全相同,這就叫反復。反復可以給人以單純快感,如樹木排列,其所表現的新的氣象,絕非一株樹所能形成,這就是反復的形式美。

    反復的形式,在音樂中出現得很多,往往在一首樂曲中,反復多次的出現同一個主調,這種構成,使觀賞者重複欣賞到相同或相似的樂音,而產生一種熟悉的、愉悅的興奮的感受。

 

漸層的形式

    漸層會有漸變、層次、次第等級的意思,無論線條或色彩,有漸次增加起來的,也有漸次減少下去的,在這漸次的增加或漸次的減少的表現裡面,就有漸層的美。以大自然的景色為例,從濃綠色的樹木到黃綠色或淡綠色的樹木,在濃淡併呈中,有了漸層的美。遠山由低峯到高峯乃至最高峯,有高低排列中也有漸層美的表現。中國畫中的山水、雲霧,因遠近、大小、高山、流水,加上雲霧遮掩、流動,層層兩連,濃淡相扣,最具漸層之美。我們攝影也一樣,利用漸層而表現出美好的意氛,也是大家所常用的手法。

 

對稱的形式

 對稱也叫均整或勻稱,在美術上的對稱與幾合學上所說的對稱,有同樣的意義。對稱專指以無形的一條線作為軸心,而向左右或上下排列的形象完全相同的一種形式。對稱的形式向左右發展的就叫左右對稱,向上下發展的就上下對稱。

 對稱是一種極普遍而又極常見的一種美的形式,無論在自然的創造或是人為的創造方面,都可以發現很多適當的例子。人體的耳、目、手、足都是左右對稱的。我們中國人,對於對稱好像有特別的愛好,就以室內佈置為例,桌椅喜歡對稱的置放,書畫也喜歡對稱地懸掛,門窗也是對稱的排列。對稱給予人類情感上的影響,不但是和平而安穩的,而且有四平八穩的沉着而鎮定的感覺,使人獲得靈魂上的平安與莊重。

 

平衡的形式

 平衡在美術上的運用,較之對稱更美而更活潑的一種形式。因為對稱是兩種相同物體的上下相等或左右相等,缺點是容易流入重濁、板滯,而無活潑躍動的趣味,平衡的形式固然可能是對稱的,但不取對稱的平衡,更能予人以美感的啟發。比如一個天平,在它不放任何東西的時候,依然是對稱的;但是如果兩邊放的東西分量相同而形式各異的時候,則不是對稱而是平衡了。

 大自然的種種事物,如果不是對稱就一定是平衡的,無論什麼事物,假若失去了平衡,在生存或存在上就發生很大的缺陷或危險。如樹木失去平衡,必易被風吹倒,人失一足必易跌倒,房屋歪斜,意必易於倒坍。

 對稱的美感是偏於靜的,而平衡的美感則是偏於動的。我們看各種建築,如果不是採取對稱的形式,一定是採用平衡的形式。我們看舞蹈,每一個動作的形式,保持平衡是必須遵守的原則。

 

調和的形式

 兩種相同的東西併列在一起,成為對稱;兩種相似的東西併列在一起,如果兩者相差甚微,就可造成調和。調和有形的調和與色的調和。形的調和:我們若在圓形的房間裡面,放置著略帶圓形的傢具,就顯得舒適調和;如果安置了帶角的桌椅,就覺得不够調和。凡是直線形的物體接近直線形的物體,或是曲線形的物體接近曲線形的物體,都會覺得有一種調和之感。色的調和也是一樣,凡是色環上相鄰近的兩種色併列在一起,就會覺得調和,反之就是另外一種「對比」的美,而非調和的美了。

 有一點是要我們注意的,凡是調和的事物,總是彼此差別甚小,而是互相類似的,因為互相類似,後有顯著的觸目變化,當我們看到這樣一張照片或圖畫時,會有一種融洽而閒適的情趣生起,這就是調和形式的效果。

 

對照的形式

 對照又叫對比,這種形式的組成,也是以兩種事物併列在一起為主要條件,但是既不同於「對稱」形式的完全相等,也不同於「調和」形式的只有輕微差別,而是彼此有著很大的差異性的。就以彩色的紅色為例,兩塊正紅色併列在一起是對稱的,正紅色與淡紅色併列是調和的,而正紅色與正綠色併列則是對比的,黑與白色併列意是對比的。

 「反差」一詞在攝影術上常「看到和聽到」,這個所謂「反差」,就是「對比」或「對照」,在黑白攝影中,「反差」是黑色和白色的對比之意,在彩色攝影中,「反差」也是色彩對比之意。

 對比在線條的運用上,是屢見不鮮的,如線條的縱橫曲直,方圓高低,都是對比的。對比與對稱不同,對稱求兩形相同,而對比則求其相異。在大自然方面,如高低連恆的山峰,大山高矮的樹木,無不顯示著對比的美。

 中國畫家畫山水,畫花鳥,畫烘雲托月,這山與水,花與鳥,雲和月,都是對比的。而中國的庭院佈置,不僅有紅牆黃瓦的調和之美,也有青松白石的對比之美,所以美學家們說對比是快樂的泉源,也是活力的泉源。我們常常聽人說著,「萬綠叢中一點紅」,不僅是紅與綠的色彩的對比,也是形的豐富與單純的對比,這種對比是充滿了快樂與活力的象徵的。

 中國古昔哲人們常說事物與事物之間的關係,有一種剛柔相濟,動靜相生的境界,把這種學說拿來說明對比的原理,真是最恰當不過了。

 中國人是很喜歡對比形式的民族,我們在家庭的佈置方面,從門窗的排列到大件傢具的置放,大都彩用對稱的方式;而在較小的點綴品上,則又往往求對比的美觀,如長方形白色大理石屏風的旁邊,喜歡擇個圓形的紅紫色或是青黑色的陶瓷花瓶,就充份的表現了對比的美。再如插花,在青松綠竹的盆景之內,加一些黃蠟梅與紅天竹,那種喜溢於庭的歡樂氣氛,也是完全從對比得來的。

 

比例的形式

 以上所說的對稱、平衡、對比等形式,普通是指兩個對立的形體的關係,包括僅就某一個形體的本身各部份的關係來加以研究,就叫做比例。比例的意義,是專指在某一形體內甲一部份與乙一部份之間的形式法則;意即在一件作品之中甲一部份與乙一部份之間的形式關係。如果比例恰當,當然也可以造成平衡,但是兩個平衡的形體,卻不一定是合於比例的。

 數學上有一個很好的合於比例的形式,就是黃金分割率(Golden Ratio),簡稱為「分金率」,也有人叫黃金律。對於這一「分金率」的運用,西洋美術家上自古西臘的建築彫刻家、中古文藝復興時代的藝術家、直到今日,很多人把它看成神聖的比例。

 德國物理學家及心理學家費克納(Gustan Thesdore Fechner)曾專門致力於實驗美學的研究,證明凡是合於黃金率的形體,是大多數人類所喜歡的形體。美國學者朗克(Frank A. Lanc)曾特別測量六十五位婦女的身高,從肚臍以下之高度與全身高度作一比例,發現其比例洽為1:1.618,並且發現人的身體倘與此比率不符,則腳部最易扭傷,甚或造成殘廢等意外事件。以分金矩形為例,則短邊與長邊之比,應該是1:1.618,以此類推,凡三比五,五比八,八比十三,十三比二十一,二十一比三十四等,都是合於黃金律的。

 照相機中,Leica 135的比例就是黃金律的比例,其他如120十六張的4×6,八張的6×9,也都符合這一個原則。

 我們知道,所謂黃金比率,不但有其數量的美,一併也有其生理的美與藝術的美。但有一點是要注意的,在造形的美術中,每係指線形的比例而言,在色彩上則無所謂比例。

 至於今日我們通常用的放大紙的比例,倒是一個值得研究的問題,因為習慣上放大紙尺寸都是8〞×10〞、10〞×12〞、11〞×14〞、12〞×15〞、14〞×17〞、16〞×20〞、20〞×24〞、24〞×30〞⋯⋯等,大概是為了分切成3〞、4〞、6〞、8〞、12〞各種尺寸的方便和習慣,所以這些短邊與長邊的比例,並不符合黃金律的原則。筆者過去放大許多照片,都喜歡把短邊裁短,或切成長條,這也許是筆者喜愛黃金律和中國畫幅尺寸的關係。不過,無論為何,放大紙的尺寸的確是有改良的必要。目前利用機器放大的照片採用4×6、4.5×6,以及12×18的規格,也都是合乎黃金律的比例的。

 中國畫紙面的比例,雖然不符合黃金律,但卻有其獨特的片格,中國畫一般的比例,多為二比四,當然長條幅與長卷,其比例更是無限長。我認為中國片格的攝影作品,當然也不必按照黃金律的比例,儘量採用中國畫的比例,為直長條、橫長條、圓形、扇形、方形,甚至梯形,稜形也未嘗不可。

 

節奏的形式

 節奏又名韻律,原是音樂上的形式,我們在詩歌與音樂之中,可以很明顯地領悟到節奏的形式之美,但在攝影上,同樣地意可表現出韻律,使欣賞者感覺到類似音樂的節奏的波動。例如因為接觸到形、色、線條而興起了內心的輕快、緩慢、激昻或消沉等等的感覺,這同受了音樂節奏的感動並無二 。在中國的畫法中,「氣韻生動」被認為是最高而最美的表現。

 節奏在攝影的應用上,不外線形的相間與相重,意即錯綜交替與重複出現的意思。由相間與相重而造成節奏。節奏在形式方面的構成,約言之,不外根據反復、轉換、錯綜、重疊的原理,加以靈活的運用,可有千變萬化的情感波瀾激發出來。

 我們所說的節奏,不僅是數量的形式的構造,同時也深刻地啟示了人類精神的境界與生命的律動。而節奏所要達到的效果,不僅是形式的和諧,同時也是精神的和諧。從有形的形的和諧,啟示了無形的精神的和諧,這就是節奏這一形式在藝術上發出的最偉大的作用。

 節奏的運用,首貴自然,能自然才可以達到和諧,而和諧就是使欣賞者發生「共鳴」的主要條件。凡是一件好的藝術品,無論線形與色彩都是表現出和諧和感人的節奏美的。

 

統一的形式

 有人說藝術上的「變化統一」這一形式,是形式中的形式,如果我們將每一件作品加以分析研究,可以分為「部份與部份」及「部份與全體」,因為部份與部份必須有著統一的美的存在,部份與全體之間,更會有著統一的美的存在。我們看任何一件作品,如果覺得它是渾然一體,而無零亂散漫的現象,就可以認定它是變化而統一的。

 變化統一是藝術形式的最高的美的表現,但若求其統一,必須進一步講求統一的方法。以攝影而論,有的是用「線」來達到變化統一的,有的是用「色」來達到變化統一的,有的則是用「形」來達到變化統一的。

 比如說我們拍攝岸邊停著一排小船,船雖多,但它排列整齊,花色相近,所以在「線」的表現和「色」的繽紛,都會產生統一的感覺。又如一群白鵝在水中悠遊,鵝然多而均朝同一方向游去,而且神態自然,令人有平衡與統一的感受。

 在美學上,變化統一又可叫做多樣統一,意思是說任何一件作品,不但部份與部份間的相互關係,即部份與全體之間都要調和平衡,才能合於美的條件。換言之,對象儘管是多樣的,但要由一個主觀去統一而表現出來。作品因為有多樣統一的美,才能給觀賞者予統一的印象,這個統一的印象,在任何作品裡都是不容忽視的。

 

十一、加強的形式

 加強就是把某一個主題或某一些事物予以加強表的意思,本來是一樣很平常的事物,經過作品的安排,特別予以強調,使觀賞者感受一種較為強烈的反應。

 在中國畫中,由於重意不重形,常常會把某些事物特別予以強調跨大,唐朝有一張帝王像,作者在額上多加兩個眼睛,成了四只眼,這是跨大的一個例子。

 在攝影中,我們也常會看到「色」的加強與「形」的加強。許多攝影家喜歡把近景加深;或是把四周加深,讓中間的主題突出,這些都是「色」的加強。有些人拍出山景或橋樑,喜歡仰角拍攝,使其增加高昂險景,就是「形」的加強。也有人喜用超廣角鏡頭,把近景或主體加強誇大,以突顯主題。

 

十二、安定的形式

 安定的形式,在建築、彫刻等藝術中尤為重要。任何一種藝術,如果缺乏一種安全的力量,則顯得靈浮飄搖。本來在漸層、對稱、平衡、對比、比例、統一等形式中,意有安定的效果。在這裡要特別提出來討論的目的,是因為許多攝影的朋友們,往往忽略了安定的重要,尤其拍攝建築物、都市的動態、人像、山景……等。

    在西洋繪畫中,三角形的構圖是常被應用的,這種構圖的特點,就是因為三角形有著極大的安定力量,使欣賞者能廣生安定的感覺。

 

十三、齊一的形式

    齊一,也就是整齊劃一的意思,也可以說是完整統一的意思,作品需要完整,作者人格也需要完整,作品的意境更要完整。在作品中,整齊固然是重要,但過於整齊則易致呆板、停滯,缺乏生氣。劃一雖然也重要,但若干景物的併列,並不一定就能產生美感。所以這裡所說的齊一,並不單純指整齊與劃一,而是包括了「完整」與「統一」的意義在內。因為僅整齊而不夠完整,僅劃一而不能統一,作品仍然是空洞的,虛有其表的。必須要做到整齊而不亂,劃一而不雜才行。

 
     
   
     

版權宣告 本網站之影像與內文,其著作權皆為台北攝影學會所擁有,非經許可,請勿任意轉載、出版。請求內容授權,請與我們聯繫!photo.tpe@msa.hinet.net

台北攝影學會 電話:(02)2542-9968  傳真:(02)2542-9965 陳小姐   地址:台北市中山區長安東路一段164